山東啟動構建印染“1+7”共享工廠體系 補齊短板
核心提示:紡織服裝產業是我省傳統支柱產業,其中印染是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。
紡織服裝產業是我省傳統支柱產業,其中印染是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。記者4月3日從省經信委了解到,依托康平納集團“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”,我省將用五年時間在全省建設1個印染行業云平臺、布局7個分布式印染加工共享工廠,加速補齊印染產能缺口。
因傳統印染技術耗能高、耗水多、污染重,多年來,山東印染行業在“量”的擴大和“質”的提升上進展緩慢,不僅造成產業鏈前端同質過剩,更導致服裝、家紡等終端供給不足??梢哉f,突破印染短板就是我省紡織服裝產業提質增效升級的“關鍵一招”。去年12月,由省經信委、省財政廳等部門聯合支持,依托“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”,康平納集團在泰安市建設的年產能2萬噸的智能綠色印染示范工廠生產線投入使用。從運行情況看,相較傳統印染加工,該生產線印染每噸紗線可節約用工80%、用水70%、用電45%、蒸汽58%,減少污水排放68%,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十分顯著,具備復制、推廣價值。
以此為基礎,省經信委出臺《全省印染行業“1+7”區域性共享工廠體系建設方案》,力爭用5年時間,在全省規劃建設1個集智能綠色印染技術協同創新、創意設計、訂制交易、遠程運維、標準化制定、人力資源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智能云平臺,同時在全省紡織服裝產業較為集中淄博、棗莊、濰坊、濱州、聊城、新泰等6個地區,布局建立集約化、標準化的分布式智能綠色印染共享工廠,形成72萬噸左右的年印染能力,面向輻射區域內紡織服裝企業提供智能化、綠色化的印染加工服務,置換規模小、分布散、技術裝備落后、生產方式陳舊的傳統印染工廠。
經測算,印染業“1+7”區域性共享工廠體系建成后,將基本補齊我省印染產能缺口,同時每年預計可新增銷售收入220億元、利潤21億元、利稅40億元;可節水6800萬噸、節電80000萬度,節約蒸汽410萬噸,減排污水6400萬噸,帶動全省紡織服裝產業增加收入1000億元以上。
來源:新銳大眾
上一文章:服裝轉型的“愛斯達模式”:機器人裁剪
下一文章:環保稅即將開征 甘肅確定最低檔稅額標準